- 1、江苏高考改革改了几次?
- 2、江苏高考怎样改革的
迪迪知识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关于 [] 一些相关资讯,欢迎阅读!
自2019年江苏公布新高考改革方案以来,这一变革便成为了万千学子与教育工作者关注的焦点。该方案自2018年入学
江苏高考改革改了几次?
近10年总共改了4次。
分别是:
1、1998年,教育部推出“3+X”,“X”指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或综合科目中的一门或几门。
允许高等学校结合自身招生需求选择“X”,考生根据自己所填报志愿,参加对应专业所确定科目的考试。
2、2002年“3+大综合”改革于是匆忙开始。
从“小综合”到“大综合”,方案设计者的初衷是全科发展。但实践中,由于一次考6门,给学生和学校带来了过重负担。
3、2003年,在仅隔一年后,江苏再次改革。在吸取“大综合”教训的基础上,设计出“3+1+1”,除语、数、外,另外两门可以在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六门科目中自由选择,其中一个“1”是报考高校指定的选考科目,另一门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自选。
4、江苏高考方案在2008年进行了十年内的第四次改革。
模式依然是“3+1+1”,但统考科目缩小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
扩展资料:
江苏高考改革新方案:
2019年4月23日下午,江苏省人民政府召开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新闻发布会。
江苏省教育厅厅长、江苏省委教育工委书记葛道凯做综合发布。
介绍了《江苏省深化普通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实施方案》出台的背景和形成过程,以及江苏省《实施方案》的主要框架与内容。
葛道凯在会上宣布:
江苏省新一轮高考综合改革正式启动!江苏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模式定为“3+1+2”。高考总分为750分。语数外采用全国卷。
参考资料来源:中国新闻网-江苏高考改革10年改5次 考生自称是试验的炮灰
江苏高考怎样改革的
江苏高考模式如下:
江苏省新一轮高考改革的主要模式是“3+1+2”。其中“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2个科目。
2021年起,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采用全国统一命题试卷;根据教育部规定,选择性考试科目由各省自行组织命题。
新的高考模式中,语文、数学、外语3门统考科目,每门150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每门100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物理、历史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其余4门科目(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以等级分计入总分。高考总分为750分。
拓展阅读:江苏高考等级分转换
江苏高考等级分是按统一规则,由原始分进行等级划定后,再由等级转换而来的分数。对于某一再选科目,考生该科目的合格性考试成绩达到合格后,转换时赋分起点为30分,满分为100分。
具体转换规则和步骤如下:第一步,按照考生原始分从高到低划定A、B、C、D、E共五个等级,各等级人数所占比例分别约为15%、35%、35%、13%和2%,从而将考生的原始分转换成了等级。
第二步,将A至E五个等级内的考生原始分,依照等比例转换法则,分别对应转换到100~86、85~71、70~56、55~41和40~30五个分数段,从而将考生的等级转换成了等级分。第三批高考综合改革省市统一使用该转换办法。